2006年12月5日 星期二

流鼻涕了!怎麼辦!

       最近天氣開始逐漸的變化,孩子也陸陸續續開始出現孩子流鼻涕,他們生活中的各種經驗,經常就是我們教學最好的題材。無論是下雨撐傘的經驗、和父母搭捷運的經驗、在家中和父母互動的過程、和手足完成的事件,都會是我們作為教學活動設計的參考。

        天氣的變化,也會使孩子因此而感冒流鼻涕,在日常生活中,我們也許會很習慣的抽一張衛生紙幫孩子擦拭鼻涕,但卻沒有想過這與會是一個極好的教學題材。所以,當我們順手幫孩子擦完臉上的鼻涕,卻從未想過讓孩子看到整個過程。為此,我們特別安排在一堂團體課程中,以一大張的書面紙畫出娃娃的輪廓,接著介紹每一個器官的名稱和功能,當出現眼睛的時候,我們透過教具讓孩子看到洋娃娃閉眼睛和睜開眼睛的不同動作,介紹耳朵的時候,也讓孩子感受耳朵矇起來和打開時會有什麼不同的感覺。

          在這個秋冬交替容易感冒的季節,很多孩子都會因此而感冒流鼻涕,我們在課堂上透過認識自己和朋友的單元強調臉部的器官外,當我們介紹每一個人臉上的鼻子,為了加強上課的效果,我們使用膠水或白膠故意放在老師畫出之臉部的鼻孔下方,做出鼻子流鼻涕的模樣,鼻子可以打噴嚏,鼻子的兩個鼻孔常常會流鼻涕,老師先指導每個孩子指認鼻子,除了捏一捏鼻子、模仿小豬的叫聲、透過合攏放開的歌曲打出一個大大的噴嚏後,再 從 老師繪出的臉部表情上之兩個鼻孔黏上膠水或白膠,並以語言告訴孩子們:「糟糕!感冒了,打噴嚏了,怎麼辦?」隨即另外一位老師則拿出一張衛生紙做出用衛生紙擦鼻涕的動作,而後再由進行課 程的 老師示範拿一張衛生紙在示範的臉譜上將鼻孔下方的白膠或膠水擦去,孩子們看到這樣的過程是和自己的經驗有關的,下一次孩子再流鼻涕的時候,我們即可拿一張衛生紙,放在孩子的手上,桌上放一面鏡子,擺在孩子面前,孩子透過視覺的觀察和身體動作的練習,經過幾次後,當孩子再聽到「小明,你流鼻涕了!」,孩子漸漸會知道鼻子在哪裡?流鼻涕該怎麼辦?擦完鼻涕的衛生紙該放在哪裡。

          你可以從給孩子一張衛生紙,給一面鏡子,帶著孩子看著鏡子去完成擦拭鼻涕的過程;進一步再褪除到以語言提醒,要孩子自己去抽取一張衛生紙後協助其完成擦拭鼻涕的過程;更進一步是以語言提醒孩子拿衛生紙,看著鏡子自己擦拭鼻涕,最 後 老師再幫孩子處理乾淨。每個步驟絕對不是一次即可完成,但是多練習幾次,哪怕孩子只是聽懂指令而袖子一擦,或僅能抽取一張面紙靠近自己的臉部,您知道嗎?對孩子而言,這樣就是進步。日後,孩子也因為在日常生活中老師不斷的提醒,也理解到流鼻涕時能以衛生紙擦拭鼻涕,我們在課堂上的教學活動以生動有趣的方式呈現過程,除了更能吸引孩子的注意力,這樣的學習歷程能為孩子留下深刻的印象,孩子 和 老師彼此之間的互動也是愉快的。

           在教學的歷程中,我們往往會因為覺得孩子學不會而顯得沮喪,但是這樣的歷程我們如果不堅持,或因為孩子的失敗而中斷,那就永遠享受不到孩子學會的剎那,也就永遠無法體驗到孩子成就的那一個喜悅,每一個孩子都如此,他有他的步調,重點是,我們大人懂不懂得什麼時候該教他抽取衛生紙、什麼時候該教他將衛生紙丟垃圾桶,如果我們懂得孩子的心,他舉手投足都在一點一滴的告訴你,大家加油喔!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