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9月30日 星期三

親職講座,蒙特梭利教室的一天!

 
 
 蒙特梭利教室的一天...
    所謂”台上一分鐘,台下十年功” , 聽完一場演講就如同讀了十年書前幾年,來參觀的家長都會問----蒙特梭利的孩子能學些什麼 ? 我會反問家長你希望孩子學些什麼 ? 家長的回應不外乎注音符號外就是數學英文。但這幾年來參觀的家長給我的答案是不一樣的,現今的家長希望孩子將自己生活自理好,快樂就好。相比較下,兩者差距甚大。
 
   在蒙特梭利教室的孩子,從一進門就開始學習。打招呼開關門禮儀換鞋整理書包摺外套掛毛巾整理書包內物品吃早餐收拾環境.…...一連串到下課回家。
這時有人或許會說,這還要學喔?那當然,因為不要看這些瑣碎的事情,有時大人也不見得做的很好。更何況習慣必須從小建立,一旦習慣養成,日後有如呼吸一般是那麼自然。 馬克吐溫曾說 :「習慣就是習慣,誰也不能將其扔出窗外,只能一步一步地引它下樓」 一旦好習慣根深蒂固,一輩子受用無窮。
 
    在蒙特梭利教室中包含~日常生活教育 (倒、夾、掃、舀、轉….60種能力)感官教育 (透過視、聽、嗅、觸、味) 數學教育 (邏輯、推理、分析) 語文教育 (強調母語並提供多種語言) 文化教育 (動植物、歷史、天文、地理、地質)
學齡階段需學習以上等能力,但也由於每個孩子的學習能力及特質不同。所以每個人畢業時所具備的能力也不同,這就是孔子的因材施教。
常常聽有些爸爸媽媽會說 :「我小孩到中班了,為何數字都還記不住,記住了,可是一段時間就忘記。」其實追根究底就是孩子過了所謂的「敏感期」,一旦過了這個敏感期就需花更多的時間來建構之前所欠缺的基礎。就像蓋房子一樣,基礎不穩一直往上疊,終究會倒下來。所以感官是建構記憶的基礎,透過實際體驗孩子不只是看過、聽過、更是實際操作過。所以蒙特梭利有句話:「我聽到了,也就忘記了。我看到了,也就記住了。我做過了,也就理解了。」蒙特梭利教室就是如此,讓孩子透過實際操作,反覆練習,已達熟練。
 
    在講座中有一句話讓我印象深刻,「最厲害的人,是可以控制自己的人」。哇.....好深奧,我想你會問,在學校孩子需要自我控制什麼 ? 當然需要。工作中,當孩子想做的工作被先拿走時,孩子必須學習等待。因為在蒙氏教室中所有工作都只有一份,當中孩子必須學習控制自己想做的欲望 ﹔工作中是允許觀看別人工作,但前提是不影響別人,所以孩子要學習控制自己學會自律,所謂真正的自由是在不干擾別人的情況下做自己想做的事 ﹔教室中採開放式,孩子要學習自我身體控制,不在教室內奔跑干擾到別人。
「控制」一詞對大人來說都有些困難,更何況孩子。不過在規範下孩子學會自我控制,尊重他人,更懂得自由的真意後在未來也較更容易融入社會。
 
     最後,講座中最讓我感動的部分是「分享」。父母要學習和孩子分享,無論是生活中的美好,更要分享生活中的煩惱問題。孩子無形中從分享中學會分擔體諒表達對等關係.........等。
 
     其實生活中學習是最自然也吸收最快的,就如同老師的研究報告,左右腦因不同年齡有不同發展。掌握孩子學習的敏感期事半功倍,比填鴨式的事倍功半來的好。而有些能力習慣的建立是來自家庭,如同:習慣、良好的閱讀、表達與傾聽.等。
以上都是我們做父母該給孩子培養未來應具備的能力。
所以我們現在孩子學齡期的責任就是給孩子正確的觀念建立良好的習慣堅持應有的態度,讓孩子在分享的環境中學會自我控制,讓孩子走向下一階段的開始。
………………………………………簡園長 整理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