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6月2日 星期二

五月份教學整理與回顧~愛心快遞!!

~~愛心快遞!!!  

   曾經有一項問卷調查的結果顯示,經常幫助別人的人;明顯比不常助人的人快樂。常常會聽到孩子有這樣的疑問?愛是什麼?愛是看不見的語言?愛是摸不到的感覺?愛既然是抽象的,要如何把無形的愛轉換成有形的愛呢?在各班老師討論後,決定與家扶中心聯繫,在大大樹設立發票箱,讓孩子能藉由在幫助別人的過程中,體認不僅能讓別人得到關懷,也能讓孩子體會自己多麼幸福,這個活動一開始就很踴躍,孩子深信自己的一張發票是非常重要的,甚至有的孩子透過自己好行為的表現,與家長協議換取零錢、發票來幫助他人,他們開始懂得付出愛心,伸出關懷之手,才短短一個月發票箱就已經快要滿出來了!

五月底當社工來園收取發票時,孩子更是興奮的在一旁議論紛紛,我聽到孩子這樣的對話””哇!我們可以幫助照片上的妹妹了,他可以去上學了、箱子都空空的了,我還要再收集發票,幫助更多的人…….””孩子們的快樂與成就,獲得的遠比付出的還要多更多。

    在學校,每天安排「小小值日生」,主動為同學服務,讓孩子學習付出,老師再經由一天的表現送出一顆愛心,各班呈現的方式不同,小中班孩子將愛心種在樹上,收集成一棵長滿愛心的愛心樹,大班孩子則將得到的愛心,串在愛心串上變成一串串的愛心。

在家裡,我們希望能與學校同步進行,增強孩子好的行為表現,設計愛心天使的活動,請家長每天協助記錄孩子的好表現,家長多數的回饋都是孩子變的主動了,平時一件事要叫好幾遍,現在只要說一次就馬上動手了。但也有少部分家長擔心,會不會之後活動結束後,孩子就會變的懶散了呢!先不論孩子是不是為求表現,至少孩子他願意去做了,其實孩子是需要被鼓勵的,只要孩子做的開心,他會一直開心的做下去,每天都會是愛心天使哦!

    在主題課程中,我們透過團討及圖片讓孩子認識社區的形成,也就是在生活上互相幫助與扶持,居住空間接近,在情感上相互認同、關係密切的一群人。認識社區的組成商店、活動中心、公園、街道、學校、醫院……. ,在我們的生活當中,認識各行各業幫助我們的人,我們每天都在接受別人給的幫助,正所謂『遠親不如近鄰』。教導孩子時時懷抱一顆感恩的心,常說「請、謝謝、對不起」。幼幼班的孩子知道哪些行為會讓爸媽開心、生氣;中大班的孩子則是著重在感謝爸媽(家人)對我們的照顧 ,請郵差幫我們送信給爸媽(阿公阿嬤),說出對家人的愛與感謝。這個階段的孩子已經懂得關心他人,也懂得對他人付出與心懷感恩。

    課程進入尾聲,在我們幸福的背後,還有一群需要我們關懷的人,透過影片的分享讓孩子認識罕見疾病小鬥士的成長過程,也經由繪本「無臉先生」故事的延伸,課後與孩子透過矇眼闖越障礙物的遊戲,讓孩子克服黑暗,體驗視障行動的不便,將心比心,這不僅可以增加孩子體會他人感受的能力,也可以讓孩子更珍惜所有,體會自己的快樂和幸福才會更加倍哦!

 

                           ~~~~~~~~~~~ 彭老師 2009/6/2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