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7月21日 星期一

我們的環境

 

有準備的環境 ....

 蒙特梭利十分重視環境,她說:"在我們的學校中,環境教育兒童。"並認為環境是重要的保育內容,而且保育方法的許多方面亦由環境決定。

兒童需要適當的環境才能正常地發展,完善其人格。然而,多數兒童在一般情況下並不是生活在適當的環境中。兒童天性親近自然,但是,伴隨著文明的發展自然卻距離兒童越來越遠了。他們居住在以成人為本位的世界中,身邊的一切對他們來說,其規格、重量及形態都是不完全相適宜的,難於隨心所欲地操作。"有準備的環境"是為了讓精神處於胚胎狀態的兒童能夠順利成長,而將秩序與智慧等精神食糧的環境預備好。對六歲以前的兒童而言,成人的環境與兒童的環境在大小及步調上相差懸殊,因此兒童在活動時須時時依賴成人協助。但是兒童一直依賴成人的協助便無法完成應有的成長,不能支配自己的生活、教育自己、鍛煉自己。如果沒有理想的環境,兒童就無法意識到自己的能力,這樣永遠無法脫離成人而獨立。因此,蒙特梭利根據兒童六歲以前的敏感期與吸收性心智,創設一個以兒童為本位的環境,讓兒童自己生活。這個環境是"有準備的環境"其意義並不僅只是環境,而且是兒童不久將要面臨未來世界及一切文化的方法與手段,因此它必須具備如下條件。  

 

 

   

 

 

 

* 充分發揮兒童的節奏與步調 

 兒童與成人在心理和生理方面差異懸殊,成人在一小時內的認知和感覺與兒童所經驗到的截然不同。兒童以其特有的步調感知世界,獲得很多成人無法想像的事情。兒童特有的節奏已成為他們人格的一部分。成人在複雜、多變的文化環境中生存時,必須愈加保護兒童特有的 "節奏或步調"所需的環境。

 

 

 

 

 

 

 

* 給兒童安全感 

 人類的孩子比其他動物的成熟要來得遲,因此他們更需要庇護,當孩子的身體感到危險時,用溫柔、鼓勵的眼神關愛孩子,才能使他們自由、奔放地行動。 

 

 

 

 

 

* 可自由活動的場所與用具 

 兒童必須依靠運動來表現其人格,尤其是他們的內心一定要與運動相結合,才能夠充分獲得發展。因此,需要能讓兒童持續接觸東西 ----收集、分解、移動、轉動、變換位置等可自由活動的用具與場所。 

 

 

 

 

 

 

*  

 美對兒童是非常具有吸引力的,兒童最初的活動欲是因美引起的,所以在兒童周圍的物品,不論顏色、光澤、形狀都必須具有美的感覺。 

 

 

 

 

 

* 必要的限制 

 兒童的周圍不可有太多的教材或活動的東西。太多的東西反而使兒童的精神散亂迷惑,不知該選擇何種教材或從事何種活動。以至不能將精神集中在物件物上。為避免兒童做不必要的活動,而導致精神疲憊、散漫,教材及活動必須有某種程度的限制。 

 

 

 

 

 

* 秩序 

 兒童的秩序感以兩歲為高峰,其後的數年間,兒童的秩序是極特殊的,這個時期秩序感與兒童的關係就像魚和水、房子與地基。事實上,兒童會以秩序感為中心,運用智慧進行區分、類比的操作,將周圍的事物加以內化。要是沒有秩序的話,一切事物將產生混亂,兒童會因而失去方向感。所以,秩序必須存在於有準備的環境中的每一部分。

 

 

 

* 與整個文化有連貫性 

 所謂 "秩序存在於有準備的環境中的每一部分",就意味著秩序應包含于拓展兒童智慧的教材中。這種秩序可使兒童朝真實且正確的"工作"去努力,也就是兒童能真正認真的去進行"真實的生活"。能夠獨立專注於自已世界內活動的兒童,才能真正在下一個階段的成人世界中活動。而秩序應表現在"有準備的環境"中與成人的文化世界相連貫。 



 

 

 


 

 




 

 




 

蒙特梭利關於"生命與環境"關係的描述:

"整個環境(顏色與光澤、形狀的調和等,兒童周圍的全部)具備了吸引兒童的性質。這種情形與自然界中,花朵與鮮豔的顏色吸引昆蟲來吸取藏在花朵中蜜一般"

"這瞬間,兒童會用耳朵傾聽最能刺激他活動欲的事物。就像在草原上的花朵會竭力以香氣及色澤來吸引昆蟲,而昆蟲為了生存也必須盡力去尋找花朵一般"----------《童年的秘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