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學校常常會聽到孩子們說:「哦!你拿我的玩具我要告訴老師」然 後跑到 老師面前說;「他拿我的玩具不還給我」。這些被大人視為芝麻綠豆大、無關緊要的小事,卻常被孩子們當成天大的事情來看待呢。
戶外遊戲時, James、Iam、Evan三個小男生都想要開玩具車,雖然園所內有三部玩具車,可是三位小男生同時喜歡同一部車,就看到Evan在開車,James就用身體擠Evan,二個人擠同一部玩具車內,Evan就大聲說:『好擠喔』,Iam就在後面繼續推著車。老師邀請三位小朋友坐在我旁邊一起討論有沒有更好的方法來解決問題,慢慢的就討論出遊戲規則來,最後這三位小朋友會主動引導其他開車的小朋友,也會告訴未輪到的小朋友應坐在小板凳上數數後,就可輪到你玩了,這麼一來幼兒除了學會輪流與等待,也慢慢學會如何解決問題。而旁邊玩遊戲的小朋友,也可經由觀察、相互模仿來了解遊戲的規則。
其實幼兒在進入團體生活都會面臨人際關係的謀合期,在面對尚未社會化的幼兒,幾乎每個幼兒都會出現「自我中心」的現象,看到玩具都想自己先玩,而且只想自己多玩一會兒,根本不會想到其他小朋友也一樣的想要玩,即使知道其他小朋友想玩,也不會願意禮讓,孩子為玩具經常上演爭奪吵架的情節,所以「輪流」與「等待」更非屬於幼兒自發的行為,這種現象並不是幼兒自私,而是幼兒自然的表現。
所以想讓幼兒學習禮讓應從日常生活做起,父母可常常帶幼兒到公園的遊戲場所和一些公園裡偶遇的小朋友們一起玩耍,讓孩子學會排隊、輪流、禮讓等秩序,或安排到同齡小朋友家裡去玩玩具,想玩別人的玩具時,就要學會開口說:請借我玩一下,也要學習把自己手上的玩具分享給別人玩,而不是硬搶 。
幼兒在學校,遊戲時遇到衝突,通常老師不會先介入,會適時在旁邊觀察,讓孩子自己練習開口解決問題,藉由衝突的發生,孩子們自己想辦法協調、溝通,找出大家能接受的方法,孩子多幾次解決問題的經驗,相信孩子遇到衝突時,會先去面對問題、解決問題。
有時家長會反應:害怕孩子在衝突時會受到傷害.....。其實過程中老師在旁觀察,並適時介入引導,幫助孩子透過衝突的過程,慢慢學會禮讓、分享、公平、合作等基本和諧相處的行為。這可是培養幼兒良好人際關係發展的重要里程碑喔!
.......................................................................................................鍾老師 2007.04.20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